哈哈
发表于 2025-1-25 11:14:32
本帖最后由 哈哈 于 2025-1-25 11:32 编辑
摘诗两首:
(诗题抄不了)
临济儿孙不识禅,正传真个瞎驴边。
云雨三生六十劫,秋风一夜百千年。
示众
忍辱仙人常不轻,菩提果满已圆成。
拔无因果任孤陋,一个盲人引众盲。
第一首的题过于大胆裸露,真的抄不了:'(
menglonghakao
发表于 2025-1-25 16:31:20
哈哈 发表于 2025-1-25 11:14
摘诗两首:
(诗题抄不了)
好好好,搜出来了
哈哈
发表于 2025-1-25 17:30:38
menglonghakao 发表于 2025-1-25 16:31
好好好,搜出来了
哈哈哈,你还真搜啊:$
哈哈
发表于 2025-2-7 17:15:47
我合理地推断一休真挺有慕残癖的。
狂云集中不难看出有很多大量出现“眼”“眼睛”词汇的诗,其实也正常,毕竟一休是和尚,从小习佛,佛学也常提一些身体部位词,很多时候身体部位会有特殊含义,比如千眼千手观音,而参透一些事情的本质是离不开眼睛这一部位,用眼睛指示看见看懂。所以这点属于正常范畴,并不能证明什么。
而这两点反而能佐证,第一,他以“瞎驴”作别称,“瞎”这字在别称真就很特别,一休写的是汉诗,那么回溯到中国古代诗史上,诸多诗人会给自己取自号,比如一休诗中常写的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这里我后面还会专门提到。基本很少看到给自己取别称带上“瞎”这个字。更不用说别人给取的称号了。
第二,贯穿一休一生他都有着性本色的标签,当然他自己也是坦然承认。也就是在他遇到盲女森之前,他这人就是莺莺燕燕不断。既然都是一个色字当头,可他偏偏却只在盲森这里大量作诗,前面七十多年的光年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有盲森这样的待遇。由此可见,可以合理猜测其实是他的另一种本性使然。
在写到第二点上时,我自己又从一休身上额外滋生出了一种感触,其实会有人对自己慕残的本性不自知。也就是说他们慕残,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慕残。当他们对符合自己独特审美的人产生感情时,只会觉得自己爱慕的是那个人本身,只是这人带着身体残疾这一特点而已,而他们会对阻碍他们感情的残疾认为是一种不介意的怜爱。现代的我们如果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很纳闷会自觉在网上一探究竟,但也仍然有人没这种意识,排除年龄大,不懂上网这类人,也有人就算明白互联网,压根也不会想到自己是这样一类人。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到慕残本性在他们身上一直都存在。
回到一休这边,现代社会存在的这类慕残而不自知的人群回溯到古代比率自然会倍数扩散。一休也许就是这类人,一位活到七十多岁的老头遇到了盲森,触动了他的另一面,焕发了他的第二春,情爱方面得到了全面激发后,一口气又活到了八十多岁,将近九十。假设一休在年轻时候遇到类似盲森的女子,他对自我的认识提前开发了,他应该会写出极其多关于盲女的诗,会有更多关于盲女的感悟升级,不知道他会不会纵欲过度,过早追求极致的快乐之后,心里也许会觉得虚空一场,说不定活不了那么久了。这样一看,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安排得恰到好处。
所以,一方面要正视自己的本性,不能隐忍,压抑过久的痛苦最终都可能显化。一方面又不能过于外放,外放也是过度透支。不伤害别人的中庸最好。(已经不知道自己在逼逼赖赖些啥了。)
有了第一和第二点之后,最开始讲到的那点反而能够做为第三点了,因为他就是有这个癖好,他更倾向潜意识地去写沾边的相关词语。
哈哈
发表于 2025-2-7 23:34:16
谢森公深恩之愿书
木雕叶落更回春,长绿生花旧约新。
森也深恩若忘却,无量劫来畜生道。
menglonghakao
发表于 2025-2-8 01:54:25
很好的读后感
白色_沉沦
发表于 2025-2-12 08:12:39
想看想看想看 求全文~
锅巴狼
发表于 2025-3-6 12:38:09
白色_沉沦 发表于 2025-2-12 08:12
想看想看想看 求全文~
逮到一只大大,大大米啥时候回去更文?
白色_沉沦
发表于 2025-3-6 15:59:27
锅巴狼 发表于 2025-3-6 12:38
逮到一只大大,大大米啥时候回去更文?
啊哈哈下周应该能更
锅巴狼
发表于 2025-3-11 00:56:58
白色_沉沦 发表于 2025-3-6 15:59
啊哈哈下周应该能更
好的,期待多更文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