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伊娃
时间线大概对应西欧1860年代伊娃皇太后五十岁生日时的故事
因为伊娃皇太后五十岁寿辰在即,虽然伊娃皇太后的伤势才刚刚稳定,但是出于民众的热爱与关切,皇家报社的几位记者还是被破例允许进入伊娃皇太后的病栋近距离记录皇太后的近况,记者们细致入微的观察着每一个细节,飞快的提笔在笔记本上速记,经由皇家调查局审核后,发表在皇太后生日当天的头版头条,以弥补皇太后不能出席接受民众欢呼祝贺的遗憾,但是民众多年来也早已习惯这位坚强而命途多舛、多次拯救国家的皇太后总是因拯救国家而被石膏包裹而不能在公众面前露面的遗憾,只是心中衷心希望皇太后能多活几年,保佑国家太平强盛
伊娃穿越后的一件后遗症是,她永远也不再会变老,或许也正是为了平衡,她也逐渐在丧失对身体各个器官的操控。伊娃皇太后的病栋同时也是她的寝宫,挂着她各个时期的巨幅全身像油画,主要的几幅是记者们常见的悬挂于国家各处的伊娃王后婚礼后全身像、伊娃皇太后摄政后全身像、伊娃皇太后摄政十年纪念全身像,不为人知的则是出于皇家每年必为摄政王画像的传统,而伊娃皇太后大部分时间都被石膏包裹处于病危状态,有限的时间忙于处理政务,所以有些油画经由皇太后授意,是在其卧床甚至病危甚至昏迷不醒时绘制的,比如伊娃皇太后四十岁寿辰全身像,就是在伊娃皇太后昏迷不醒时绘制的,画的是全身牵引、气管切开插管、被医生护士围绕的伊娃皇太后,这次的伊娃皇太后五十岁寿辰全身像,也是按照先例,会在伊娃皇太后昏迷不醒时绘制,画师也与记者们一同矗立在皇太后病房的巨大玻璃墙外,观察着被医生护士围绕的皇太后的每一个细节并绘画下来,出于五十岁寿辰的庆祝需要,加上伊娃皇太后的伤势已经稳定,病房里增加了很多显示皇家仪仗的装饰物,医生护士也都穿着有仪仗装饰的防护服装,以彰显皇家威仪、庆贺太后寿辰,以及希望被画师、记者记录下来,这也是十几年前就开始逐渐形成的规矩,伊娃皇太后预见到了野心家们每每积蓄足够的实力后就会发动叛乱,自己就算不死也会有很长时间呆在病房里,而且野心家往往挑选与自己有关的重要节日下手,比如此次与叛乱同时发生的J国入侵战争,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皇家威仪依然是鼓舞民心的重要助力,所以伊娃才预先下了这种命令,让记者进入伊娃皇太后的病栋报道,以让民众形成不死的皇太后、不败的帝国军的信念
伊娃皇太后摄政十年纪念全身像是从伊娃皇太后摄政后全身像以后唯一的伊娃站姿的油画,虽然油画里伊娃必须依靠全身支架才能勉强靠在皇宫办公室的墙壁上,但已经比其他那些坐着轮椅、打着点滴、插着鼻氧管的油画要好很多。但是不论哪幅油画,只要伊娃露出了脸,那样貌都是如此的年青如此的惊艳,以至于有年青的王上有恋母情节的传闻,特别是皇太后一次次用自己吸引阴谋家们的注意力,才让王上一直平安。不论是皇太后的美貌还是智慧,不仅仅让王上迷恋,也让全国的精英与民众们迷恋,不知从何时起,几乎每一个与皇太后握过手的人从此都不再洗这只手而是把手用绷带封印留作纪念。因为皇家规定,家家户户不能得以收藏皇太后的全身像油画,只有规定的公共区域可以悬挂,但是皇太后各种全身像油画的简笔画偷偷素描版本(很可能是皇家画师或者医生护士流出的),甚至是素描翻刻的版画,却在民间疯传,甚至有很多虚假素描,是地下画师偷偷在普通医院的危重病房里根据重伤木乃伊患者速绘的,这次也能得以通过记者报道一一澄清了
新成立的帝国遭遇了另一个老牌帝国的敌视,伊娃皇太后的解决方案是与对方联姻,现在的皇帝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子,取了西边帝国的英国公主,暂时结成了不太牢靠的同盟。但随着老皇帝的突然去世,新皇帝继位后,因为与妻子之间越来越疏远的关系,大家都预感到战争已经不远了。而新皇后的娘家,也想着怎么把公主接回去。于是一次皇室狩猎的时候,“皇后”独自一人遭遇了狼群,只剩下残缺不全的尸骨。而伊娃皇太后很快想出了解决方案,帝国高效的医疗团队宣称成功救活了“重伤”的“皇后”,用与小皇帝暗中交好的少女包满绷带冒充皇后,让西边帝国吃了一个哑巴亏。西边帝国只好宣布,被咬伤的不是皇后而是皇后的侍女,皇后已经成功回到国内,并拉拢与伊娃交恶的几个国家对伊娃宣战。虽然伊娃早有准备,但是想要一举击溃数量占优的敌方的联军,就需要快速增兵运兵加上皇帝亲自前往前线鼓舞士气。而根据情报,敌国也准备好伏击皇帝,于是伊娃决定与两位皇太妃各走一条路线,皇太后伊娃坐装甲火车随禁卫军前往前线,西宫皇太妃安娜坐飞艇随御前侍卫前往前线,北宫皇太妃坐马车随二线普通军队前往前线,而皇帝伪装成普通士兵,在少数御前侍卫保护下,随一线军列赶往前线
结果,三条路线都遭遇了伏击。皇太后伊娃坐的装甲火车被引爆,还好不是在桥梁处,所以伤亡不多,但是皇太后伊娃本人受了重伤,主要是全身骨折,以及一些浅烧伤。西宫皇太妃安娜坐的飞艇被敌方埋伏的防空炮火击中爆炸,缓缓坠落,西宫皇太妃安娜因为个子小,受重力加速度影响小,奇迹般生还,但是严重烧伤骨折。北宫皇太妃坐的装甲马车在行军途中被埋伏的炮火击中,严重烧伤骨折四肢不全,奇迹生还。所有凶手都被抓到,帝国成功摧毁敌军在国内的全部埋伏。年轻的皇帝赶到前线,帝国军士气大振,击败了联军,俘虏了一个邻国国王,挫败了联军的计划
反而是皇帝及时赶到了前线,甚至带领发起了全军冲锋,著名的油画《跟着陛下去冲锋》就基于这个事件,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三位太后太妃,在出发前,就已经留了两成皮肤以及5袋血液以备万一,所以三人都是躺在担架上被送往前线,而且全穿着软硬牛皮制作的全身盔甲,所以才全部能在袭击中生还
皇太后伊娃因为受伤在铁路线上,所以在急救后,等前线运载伤兵回来的医疗列车皇帝之仁号到来停靠,车上的三个手术室及时为几十位重伤员进行了手术,等铁路完全修复后运送回首都,北宫皇太妃则因为靠近河流,大军的军医展开野战医院急救手术室后,由前线运载伤兵回来的内河医疗船慈悲号掉头到来接载后运送回首都,西宫皇太妃安娜因为皇家飞艇坠毁地点附近没有好的医疗机构,于是派出医疗飞艇圣天使号到附近降落进行手术,然后运载回首都。随军记者的照相机,记录了不同阶段皇太后等人重伤的身姿
皇太后伊娃因为女卫士以及盔甲的保护,主要是骨折,以及一些烧伤,截了一条腿,皇家记者赶到时,医疗列车皇帝之仁号还未到来,急救后的皇太后伊娃,记者描述是,一团蠕动着的白布伸出无数管子,同车重伤者达80多人,半数送院后最终不治。
西宫皇太妃安娜因为之前全身骨折过,全身都是终身内置钢板,所以尽管身材矮小,加速度依然很大,再次全身骨折,再加上严重的烧伤,被防空炮狙击后,飞艇上的12人为了保护她全员死亡只剩她一人(另一人送院后最终不治)。
北宫皇太妃马车6人,3人生还,最终全部治愈,但是全部都是四肢残缺,北宫皇太妃下巴鼻子被削掉,两眼蹦出,一只眼球最终坏死摘除,一只只剩光感,耳朵震聋,颈部瘫痪,四肢残缺,只剩一个半的肺
皇太妃安娜因为个子小,受重力加速度影响小
所以尽管身材矮小,加速度依然很大
----------------------
虽然写文就是图个爽,但是这BUG也太低级了吧。。。。。。 在出发前,就已经留了两成皮肤以及5袋血液以备万一
提前准备血液勉强可以理解,提前准备皮肤是个啥操作……
西方国家自古就没有“皇太后”这一称呼。 aphrodite 发表于 2019-10-22 01:58
皇太妃安娜因为个子小,受重力加速度影响小
所以尽管身材矮小,加速度依然很大
----------------------
其实非要说的话,落地速度确实一样,不过骨头受伤的话按受到的的冲量计算,I=mv:D aphrodite 发表于 2019-10-22 01:58
皇太妃安娜因为个子小,受重力加速度影响小
所以尽管身材矮小,加速度依然很大
----------------------
体内全是钢板,所以体重增加,与正常身材的人差不多了 xinxin 发表于 2019-10-22 06:31
在出发前,就已经留了两成皮肤以及5袋血液以备万一
提前准备血液勉强可以理解,提前准备皮肤是个啥操作… ...
之前的皇族热气球爆炸,太皇太后以及她的皇子严重烧伤骨折,太皇太后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献出了全部残余的皮肤而死,所以这次为防御暗杀预备了皮肤,皮肤还会长出来的 taxidg 发表于 2019-10-22 12:19
西方国家自古就没有“皇太后”这一称呼。
国家设定参考的是德国、奥地利皇室,电影茜茜公主里奥地利皇帝的妈妈就是皇太后啊 thirsty 发表于 2019-10-22 12:45
其实非要说的话,落地速度确实一样,不过骨头受伤的话按受到的的冲量计算,I=mv ...
体内全是钢板,所以体重增加,与正常身材的人差不多了
大部分空难里都是婴儿存活率最高,因为体重轻啊 记者见到,22节的列车,中部的9到12节被严重炸毁,铁路边都是临时安置的伤者躺在被子上,皇太后伊娃全身夹板固定,包满绷带,脖子切管切开,护士一刻不停的挤送氧气,左臂伸展,手指向天,右臂弯悬在胸前,大部分伤者如果是臂骨骨折,就直接连胸固定了,但是皇太后伊娃肋骨也严重骨折,于是只能分开固定,因为小腹被铁钉击入,为了方便换药,两腿分开用夹板固定成坐姿,放在两床垒高的被子上,列车的每个士兵都要自带被子去战场,所以征集到足够的被子给伤员,占大部的约20到30个伤员都如木乃伊一样,把骨折的臂与身体固定在一起,双腿彼此固定,剩下的人里,20几个有一个两个肢体伸出固定,四个肢体都伸出固定如皇太后伊娃那样的只有20多个,半数其实已经死去,只是军医来不及确认,很多士兵拿着挤氧囊,依然在给早已死去的伤者的气管切开处挤氧,因为爆炸引燃了列车内部的被子装饰,所有伤者都严重烧伤,为了救出每一个被困的同胞,救人的士兵也有几个深入火场被严重烧伤,更多的是轻伤,一个救人受伤的全身绷带的女兵喊着“我没有骨折,也不用气管切开”但是军医因为她吸入浓烟太多而做了预防性气管切开,重伤下也很难分辨有没有骨折,于是还是把她固定起来
页:
[1]
2